4.羊毛低溫染色趨勢
羊毛低溫染色研發(fā)至今已有20余年的歷程,多年實踐證明,低溫染色80~90℃代替沸點染色不僅節(jié)約能源,而且對減少角元纖維損傷,尤其是柔嫩的羊絨、兔毛、羊駝絨、羔羊毛等特種動物纖維的保持有重要意義。當今羊毛纖維染色保護劑羥甲基乙烯脲疑有甲醛釋放、水解?;鞍讓θ找嫣岣叩哪Σ晾味扔杏绊?,在這種背景下,采取低溫染色更不失為一種保護纖維的好方法。
以往為了低溫的染色溫控因素,限制了低溫染色的推廣,如今溫度曲線的程序控制已很普遍,這一因素已不存在大問題。關鍵在于兩點:作為角質纖維的主要膨化劑十八碳脂肪酰胺的乳化技術的研發(fā)需要進一步完善。
4.1作為乳化狀態(tài),現(xiàn)代染色需求的是微乳化狀態(tài),需要將十八碳脂肪酰胺的粒徑通過微乳化技術細化到50--100nm,而不是以前的1.Oμm。膨化劑的微乳化可顯著改進染色色牢度,減少浮色。
4.2另一點原來用壬基苯酚聚氯乙烯醚疑有毒(影響生育的一種環(huán)境類激素)待改為對環(huán)境更為友好的癸醇(ED)醚、異十三醇(EO)醚等作微乳化劑。
期待出現(xiàn)比BYLANNT及MiralanTop更有效的低溫染色助劑。
5.短蒸軋染工藝
5.1兩種傳統(tǒng)工藝的不足
包括棉、粘膠、麻及其與滌綸之混紡活性染料軋染,主要傳統(tǒng)工藝如下
5.1.1軋一焙法
主要缺點是固色率低:得色牢度較差;色澤艷度不夠好:脲素用量大。
5.1.2軋一烘一軋一蒸法
主要問題是用鹽量大,環(huán)境污染大,染色成本高。
另外上述兩種工藝對三原色混配的中間色,比如咖啡色、灰色、橄欖綠等色在頭尾及色光控制上難度大。
針對這些問題,德國Monforts和Zeneca公司于1994年聯(lián)合開發(fā)了濕短蒸染機及相關工藝。
5.2濕短蒸的優(yōu)點
5.2.1該工藝流程短,汽蒸溫度不太高而節(jié)約能源;
5.2.2減少用鹽量、減輕廢水處理壓力;
5.2.3對難染的咖、灰、綠等色重現(xiàn)性及左中右、頭尾色差控制得比傳統(tǒng)工藝好;
5.2.4蒸箱含濕率始終保持在25-30%,織物滲透性好,固色率較高,色牢度好。
5.3濕短蒸軋染工藝關鍵因素
濕短蒸軋染工藝中有三個關鍵因素,PH值、蒸汽溫度與時間。
5.3.1染液PH值
染液PH對染料的水解速度和直接性有很大影響,當PH增大時,活性染料對纖維素直接性也隨之降低,同時染料的水解速度加快,高到某一值時,直接性將急劇下降。例如活性艷紅M-2BS在PH>10.5值時對纖維素直接性會急劇降低,加堿滿足PH臨界點的動態(tài)平衡。
5.3.2溫度控制
生產中軋→焙工藝中,焙烘溫度在160℃或以上;而軋→烘→軋→蒸工藝是在102℃飽和蒸汽中進行。濕短蒸為了兼顧染料的滲透性和固色率是在相對濕度25-30%,溫度130℃進行汽蒸。
5.3.3汽蒸時間控制
實驗證明,大量染料固色反應是在汽蒸時問超過2分鐘,織物溫度升高的階段。一般汽蒸需3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