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聚糖具有抗菌性、無毒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等多種優(yōu)異的性能,因其聚合作用和天然的抗菌性而成為織物抗菌整理劑,且符合環(huán)保要求。運用多元羧酸在纖維素纖維上固定殼聚糖,其目的是提高抗菌性。檸檬酸作為多元羧酸的代表,經(jīng)酯化反應與棉發(fā)生交聯(lián)。僅用檸檬酸對織物進行抗菌整理會使織物發(fā)黃,研究人員已開始研究能避免發(fā)生泛黃現(xiàn)象的添加劑。本文把檸檬酸作為殼聚糖溶劑的同時,研究其做為棉的交聯(lián)劑的可行性。檸檬酸和纖維素之間、檸檬酸和殼聚糖之間易于發(fā)生酯化反應,而且檸檬酸的自由羧基也會與殼聚糖中的氨基反應形成鹽式鍵,從而實現(xiàn)了殼聚糖在棉織物上的固定。
1實驗部分
1.1原料
殼聚糖(CS)脫乙酰度為90%,分子量為2700(按照文獻[5,6]方法自制)、檸檬酸(CA)、醋酸(分析純)、次亞磷酸鈉(SHP)、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洗滌劑。
織物是100%純棉漂白布。
12整理工藝
在室溫下把CS溶解在7%的CA溶液中約12h,然后添加催化劑SHP和01%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為了進行比較,把CS溶解在2%的醋酸水溶液中。將織物浸在溶液中當吸收率為織物重量的(80±3)%后,取出晾干→在定型烘干機上預烘(100℃,5min)→焙烘(180℃,2min)→水洗→干燥。
13測試方法
1.3.1折皺回復角(WRA)
在YG541B型彈性儀上按GB3819—1983進行測定,測試條件是溫度25℃,相對濕度65%。
13.2斷裂強力
采用YG(B)026D250型強力機按GB3923—1983進行測試。
13.3撕破強力
采用YG026型強力機按GB3919—1983進行測試。
13.4織物抗菌性
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指示菌:
抗菌率=(N0-N1)N1×100%
式中,N0為未整理布樣的菌落數(shù);N1為整理布樣的菌落數(shù)。
13.5耐洗性
家庭洗滌方法,室溫,浴比為1∶30,在洗衣機中洗滌6min,晾干,作為一次洗滌過程。
13.6CA和CS混合液的濃度
把整理后的棉織物用酸性染料(C.I.酸性紅88)和堿性染料(C.I.堿性綠4)染色,然后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UVmini1240)來測量反射率。KS值與CS中的氨基對酸性染料的吸咐和CA中剩余的羧基對堿性染料的吸咐有關。
2結果與討論
2.1殼聚糖的濃度對抗菌作用的影響
CS抗菌作用機理:在酸性條件下,CS分子中氨基轉化成銨鹽,吸咐帶負電荷的細菌破壞其細胞壁,從而阻礙其發(fā)育。另一種可能是CS分解成低分子,吸咐細菌后,穿過微生物細胞壁進入到細菌細胞內與DNA形成穩(wěn)定的復合物,干擾DNA聚合酶或RNA聚合酶的作用,阻礙了DNA或RNA的合成,從而抑制了細菌的繁殖。當用醋酸溶液作溶劑時,抗菌性隨CS濃度的增大而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僅用CA溶液整理織物時抗菌率幾乎達100%,所以CA可以看作是一種抗菌素。
22多元羧酸含量對殼聚糖固著率的影響
交聯(lián)織物上CS的固定量隨著作為交聯(lián)劑的CA量的增長而呈線性增長。這是因為隨著織物上CA的增加,交聯(lián)后織物上的自由羧基顯著增加,從而使棉織物有足夠的自由羧基沒有參加與棉的交聯(lián)反應,織物上的CS可能通過與自由羧基間的酯化作用或鹽式鍵得到固定。
23焙烘溫度對殼聚糖固著率及白度的影響
隨焙烘溫度的升高,CA的羧基和纖維素分子中的羥基間的酯化反應也增加,且如果加入弱堿性催化劑會使反應加速。隨著焙烘溫度的升高,織物上CS吸咐量有所上升。當焙烘溫度達到170℃以上時,CS的含量也更高,但當焙烘溫度達到190℃時織物明顯呈黃色,因此在180℃時焙烘2min就足夠了。
24棉織物性能的變化
CA既是CS的溶劑,本身也是一種交聯(lián)劑,不同濃度的CA處理后棉織物的折皺回復角WRA、斷裂強力TS、撕破強力ARS及耐久定型DP如表1所示。
從表1看出,隨著CA濃度的增大,折皺回復角(WRA)、KS值和耐久定型(DP)也隨之增大,而斷裂強力和撕破強力由于交聯(lián)的增加而下降。因與棉發(fā)生反應的自由羧基和CA中羧基基團的存在,使棉可用堿性染料染色。因而經(jīng)整理后的棉,用堿性染料染色后的KS值間接表示在棉上CA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