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性能測試
1.3.1咔唑比色法測定果膠含量[4]-[6]
先用草酸銨萃取棉纖維中的果膠質,萃取液中的果膠經(jīng)強酸水解生成半乳糖醛酸,在強酸中與咔唑試劑發(fā)生縮合反應,生成紫紅色化合物,其呈色強度與半乳糖醛酸的含量成正比;可用比色法定量測定。
利用標準曲線得出半乳塘醛酸濃度(μg/m1)與吸光度的換算公式,然后測得樣品萃取液反應后的吸光度,進而算出半乳糖醛酸濃度,用其來表征布上的果膠含量。殘膠率的計算方法為:
殘膠率=C/C0×100%
C:酶處理后樣品萃取液的半乳塘醛酸濃度
C0:坯布萃取液的半乳糖醛酸濃度
1.3.2織物的潤濕性能
參照AATCC標準39-1980,將織物在規(guī)定的溫度和濕度下放置一段時間,在沒有將織物的組織結構扭曲的情況下,使織物的表面盡量不要出現(xiàn)皺痕,滴管的頭部距離織物表面1cm,將一滴蒸餾水 。滴下,同時用秒表開始記時,用從水滴滴下到織物表面的水滴的反射作用消失所需要的時間來表征織物的潤濕性能。每一塊布樣測20次,取平均值來表征織物的潤濕性能。
1.3.3白度和染色性能的測定
用Gretag Macbeth Color-Eye 7000A電腦測色配色儀進行測量,白度為CIE標準。
1.3.4棉纖維聚合度的測定
用銅乙二胺溶液粘度法,參照AATCC測試方法82-2001
2結果與討論
2.1.1酶精練與常規(guī)堿精練的殘膠率和潤濕性比較
影響織物潤濕性能的因素主要是棉纖維上的各種雜質,特別是果膠和棉蠟,堿精練可有效地去除各種雜質,而酶精練由于酶作用的專一性,不可能很好的去除各種雜質[7],我們需了解在單獨果膠酶或者纖維素酶處理,以及兩種酶混合處理時[8],對織物的潤濕性的影響,結果見表1
單獨纖維素酶處理后殘膠率接近70%織物各項潤濕性能均較差,達不到精練要求,而果膠酶處理和復合酶處理后織物的殘膠率同堿精練接近;酶處理并不能清除織物上的棉蠟,所以潤濕性能比常規(guī)堿精練要差,特別是經(jīng)過90℃水洗20分鐘后潤濕性能下降十分顯著[9],但經(jīng)過凈洗后潤濕性能同堿精練相差不大。2.2.2酶精練與常規(guī)堿精練的白度和染色性能比較
為了了解酶精練處理后織物的白度和染色性能能否適應生產(chǎn)要求[4],測定了不同的煮練工藝下棉纖維白度并用直接耐曬黑GB分別進行染色,測定其得色深度K/S值,直接耐曬黑GB是一個直接性比較差的染料,可以較明顯的顯示出不同處理工藝染色性能的差異,結果見表2。
表2不同的煮練工藝下棉纖維的白度和染色深度
從表2可以看出,常規(guī)堿精練后織物的白度最好,棉纖維染色后K/S值最大,三種酶精練后,織物的白度和染色K/S值均較低,且織物白度和染色K/S值大小關系為常規(guī)堿精練>復合酶處理>單獨的果膠酶處理>單獨纖維素酶處理,復合酶處理后織物的染色性能與堿精練相差不大基本符合染色要求,而白度在隨后的漂白工藝中有望得到改善。